集团OA

新闻资讯

NEWS AND INFORMATION

山东的"新生":国资"四新"

2020-08-12

6391次浏览

分享到:

山东的"新生":国资"四新"




前 言



2020年7月,对于山东来说,或许是最不平凡的一个月。
前有,几大省属国资企业接连宣布整合;而后,在省政府召开的省属企业2020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又重点提出: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即省属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心无旁骛攻主业”。
显然,在新旧动能转换三年见成效的目标和新冠疫情的压力下,山东祭出了“传统”的长传冲吊打法,派出“国资”这个强力中锋破局。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这未尝不是取胜之道,尤其是在国资这个旧瓶里装进了新酒,看似“旧路子”,却也孕育着“新生机”。
从目前来看,在山东“国资”主导下,山东新交通、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新智造“四新”格局已然初步显现。
鲁虽旧邦,其命维新。在新旧动能转化大背景下,山东国资的“四新”效果会如何?由新“国资”发力“新产业”是否良策!?

“海陆空”齐发力——新交通

山东的路。
曾经山东人最引以为豪的优势,却成为近年来吐槽最多的短板。
当然也就成了山东最先动刀的地方。
继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山东省港口集团成立后,2020年7月13日,山东高速集团与齐鲁交通集团宣布重组方案,组建新山东高速集团。
“海陆空”齐发力,布局山东“新交通”,为山东经济的升级发展打好基础设施保障的“底子”。
陆:新山东高速集团、山东铁路投资控股集团。7月13日,山东省召开有关省属企业改革工作推进暨干部大会,会上宣布了山东高速与齐鲁交通集团联合重组方案。

整合前:山东高速与齐鲁交通集团主业相近,存在同质竞争、资源内耗等问题,严重影响山东省高速公路的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

整合后:新山东高速集团定位为该省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将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核心业务,打造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服务商和行业龙头企业,为“交通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在铁路方面,2018年8月,山东铁路投资控股集团成立,该集团以省市各级政府在山东高速旗下的铁投公司、济青高铁公司、鲁南高铁公司、铁路基金公司四家公司的股权、债券、货币资金为基础,整合而成。 
海:山东省港口集团。2018年8月6日,山东省港口集团挂牌成立,将山东只剩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和渤海湾港四大港口整合为一。

整合前:省内各港口长期以来“诸侯纷争”,同质发展、内耗严重、竞争力严重不强。

整合后:港口资源运行效率大幅提升,增效明显。数据显示,2019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3.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956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10.9%、9.7%。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国内规模以上港口基本是负增长,但山东港口集团上半年吞吐量、集装箱量、效益三大指标均实现逆势增长,领跑全国沿海港口。

空: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2019年2月27日,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成立,一场山东机场资源整合的大幕就此拉开。
整合前:同质化竞争、资源利用率低、机场小而散等问题一直是山东各机场发展的“拦路虎”。

整合后:山东机场集团组建后,2019年,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13.3%、17.8%。烟台机场迈入千万大关,使山东拥有了济南、青岛、烟台三个旅客吞吐量过千万的机场,是继广东、浙江之后,第三个同时拥有3个过千万机场的省份,与此同时,整合后支线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有了明显提高。

区位优势说到底就是交通优势,曾经的港口优势,曾经的公路优势,到如今在高铁时代的慢人一步,山东的“新交通”以“港口统一、机场统一、高速统一、铁路统一”来应对时代的新需求。
虽然事事“大一统”未必是好事儿,但在交通这件烧钱的事儿上,国资却是天然的建设者。尤其是山东高速收费标准低于大部分发达省份的情况下,通过合并降本增效,减少各种重复建设,把钱用在刀刃上,在山东交通奋起直追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家家建港口、市市有机场引发的低效发展、恶性竞争而导致“群山无峰”的恶疾,也有望通过合并重组逐步解决。
而济青高速上的那些网红服务区,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服务体验的互联网化嬗变。
还是那句老话:
要想富,先修路。
“内驱外援”相互补——新能源、新材料

曾经以为不可能合并的山能和兖矿,终于还是迎来了联合重组,而另一家山东国资省属企业水发集团则通过收购的方式控股新能源领域的三家上市公司。

在新能源这个赛道上,能源大省山东动作频频。既然民营的地炼产业联合重组难产,国资老大哥只有亲自出马示范,力争在产业大集中、行业大变革的浪潮中,为山东争得一席之地。 
新山东能源集团:2020年7月13日,山东能源集团与兖矿集团宣布重组。新山东能源集团定位为该省能源产业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在巩固发展煤炭、煤电、煤化工三大传统产业的同时,将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贸易三大新兴产业,加强科技创新,打造全球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能源企业。


水发集团:2019年下半年,山东国资委下属企业水发集团通过收购的方式实际控股兴业太阳能、兴业新材料(间接)、派思股份三家上市公司。通过公开信息可知,兴业太阳能是一家总部位于珠海的港交所上市企业,深耕于绿色建筑、清洁能源、新型材料领域;兴业新材料是一家投资控股公司,公司及其子公司主要从事氧化铟锡(ITO)薄膜的研发、制造等;派思股份目前业务分为高端燃气装备制造、天然气综合利用、新能源及分布式、能源投资等。 

重组后的新山东能源集团将成为仅次于国家能源集团的中国第二大能源集团,水发集团收购的新能源企业派思股份办公地也迁至济南。
频频动作背后,显示出山东意图以规模优势强势切换新赛道的雄心,但从大到新,却不是简单的横跨,而是层级的升维。
只是,在省内煤矿资源逐渐衰竭,出省乃至出海买矿成为生存必须的情况下,兄弟相争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生存,一个拳头出击成为山能和兖矿合并的现实需求。
在解决几十万人吃饭问题的同时,能否在新能源的赛道上跑起来,是一个比“活下去”更艰难的命题。而一旦成功,却也能打造一个世界级的新企业。
在这一点上,山东重工的步子明显要快很多。

“数字智能”趋高端——新智造
制造业是山东的根本,关于山东制造业升级,ET财经在论述海尔和重汽的文章中已经多有分析。随着“集体企业”海尔在工业互联网道路上一夜崛起,新山东重工集团所代表的另外一条升级之路,或许也能给山东新智造的发展带来实质性的突破。

2018年8月,山东省交通工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划转给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持有,两家企业正式实现战略重组。山东交工集团是交通装备产业规划、设计、制造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重组后,山东重工将通过全面整合,强化品牌、技术、采购等资源协同,加速推动中通客车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迈向高端,打造国际一流的客车品牌。

2019年12月19日,山东重工集团重组中国重汽,重汽集团是我国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其旗下的卡车业务作为整车整机产品,与山东重工旗下的动力总成等业务具有很强的优势互补性和资源协同性。

由上可以发现,山东重工重组中国重汽及山东省交通工业集团将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及发挥产业协同优势,进而构建起以汽车产业为核心的优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集群。

但构建产业链集群只是第一步,对于新智造,关键在于“智”。

在山东制造业的群峰中,汽车产业高度自动化决定其更易向智能制造升级,而自动驾驶等智能技术也为其产品的智能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山东重工“做大”的目标已然实现,重卡产销量跃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三;在“做强”的道路上,强人谭旭光的“重装甲”集团能否为山东制造业捅破天花板?

毕竟,这事儿我们真的不能靠电动三轮。

“融汇资源”高平台——新金融

在当今时代,金融可以说掌握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命脉。一个地区如果拥有强大的金融实力,打造出一家强势的金融平台,就可以汇聚全省、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资源,以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但山东省并没有像北京、上海和重庆那样的省属金融控股集团,这无疑将会制约后续山东产业升级的进度及新动能培育的速度。因此,整合现有省内分散的金融资源,重组一家全牌照的省级金融控股集团尤为迫切。

新金融初探:2020年7月15日,深圳东华、上海齐鲁、国泰租赁、齐鲁股权、山东盐业等5户省属一级企业整合方案宣布。重组整合后:国泰租赁成为山东国惠的全资子公司;上海齐鲁、深圳东华成为山东发展投资集团的子公司;齐鲁股权、山东盐业的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关系分别交由中泰证券党委、山东国惠党委管理。

省级金融控股集团:鲁信集团董事长李玮曾表示,该集团将通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投资入股等方式,适时控股合适的银行、证券等,努力搭建起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核心金融牌照的省级金融控股集团。
此前,没有全牌照金融机构,曾经是山东这个经济大省的伤疤。在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的今天,打造一块足够稳、足够重的金融“压舱石”,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而山东缺少独角兽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本地化金融不给力,初创型企业融不到钱。

因此,整合省内现有金融资源,化零散为一体,打造一家全牌照的省级金融控股集团,增强抗击打能力,改变高风险的企业融资方式,已经是必须为之。

其重要性和必要性ET财经在《山东“金融国资委”时代到来!》一文中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可以说,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企业的需要。

尾  声

每个省市的经济发展模式都有其独特性,其背后都隐藏着深厚的历史印记和文化因子。比如,浙江“商贩”文化造就活跃的民营经济,如今浙江的数字经济引领全国;江苏是以乡镇企业、集体经济为特色,成就了著名的“苏南模式”;广东在改革开发初期,作为改革的“窗口”充分享受政策优势,大量引进外商外资以及国外先进技术,如今经济发展一骑绝尘。

同属“优等生”的山东,国有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和引领地位,其中能源产业、化工、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全国领先,在这样的背景下造就了山东“大象经济”的特色。

结合山东经济发展的这种内源因子,由山东国资主导做大做强做优“十强”优势产业,或是实现山东经济产业升级、向“新”发展的“正解”。

但是,通过整合实现规模化,即做大,这只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加强内部协同、设置竞争激励机制等手段真正实现效益提升,甚至是“破门”后的主动“退出”,才是接下来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维新”这个命题上,凭借工业互联网再次走红的海尔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从没落的白电之王,再度成为“时代的企业”,其振奋山东人心的效果,更胜于实际成效。

倘能破局,原不分谁“进”谁“退”;苟利发展,何须辩姓“国”姓“民”!


当然,新“国资”们,显然也要明白自己真正的使命:

你们不是为了世界500强而生,你们的诞生是为了山东的“新生”!